首页

sm厕奴

时间:2025-05-24 04:25:40 作者:谌贻琴出席第四届中国-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 浏览量:64526

 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(记者 李晓喻)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在“5%左右”,与去年目标一致。此间分析人士认为,这一安排是在“需要”与“可能”之间的平衡,背后有多重考量。

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。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

  其一,稳定经济大局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  当前,中国经济在回升向好的同时,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、有效需求仍然不足、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难题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,还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,抑或是解决就业问题、增加居民收入,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。

  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所言,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发展,即国内生产总值(GDP)增量,然后再看增量是否实现了结构优化、技术进步、效率提高、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减少等。

  设定“5%左右”的经济增速目标,也是稳定预期和信心的需要。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,中国这一目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属于较高水平,是向海内外发出明确信号:中国仍然有能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,仍将扮演拉动全球经济主要引擎的角色。

 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,作为“指挥棒”,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比较积极的水平,将带动各领域经济政策也积极进取,这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“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”的定调一致,有助于切实提振全社会信心。

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。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

  其二,与长远目标相衔接,不把压力推后。

  虽然“十四五”规划中并未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,但考虑到中国计划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每年经济增速仍需保持在合理区间。

  董煜认为,“5%左右”的经济增速目标考虑到了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经济潜在增速提出的要求。前期力争实现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,可避免压力推后,尽可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赢得先机。

  其三,实现目标有基础、有能力。

  在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背景下,去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达5.2%,在全球表现突出。消费回暖,进出口总值稳中有升,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回升,这一系列积极迹象为今年经济继续向好奠定了基础。

  新增长动能也日益发展壮大。当前,中国高技术制造业、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远超整体水平,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加速涌现,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断提升。

  宗良称,尽管存在种种挑战,但中国经济有利条件仍然多于不利因素,有底气实现5%左右经济增速。“左右”的提法,又扩大了市场对于经济增速“可接受度”的弹性。(完)

【编辑:唐炜妮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近8年最差排名 国足如今是亚洲第13

数字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,创新形成了“生态+数字”的发展思路和模式。数字技术通过数据、算法和算力的集成创新,构建绿色制造体系,带动产业结构升级、促进能源结构转型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碳排放。数字经济的发展,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,有助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。

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一周年 累计发送旅客70万人次

“这场比赛对于我们来说会是一场硬仗,世界杯的时候我们有过交锋,他们在第三节打出了非常好的表现,我们一定要给对方施加防守的压力。”前一天战胜韩国后,主帅乔尔杰维奇这样展望与菲律宾之间的对决。

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同比稳定增长

2021年下半年,被王某“出卖”的两家公司,被某西方大国列为制裁对象。事实上,王某不仅没从这件事当中得益,反倒损失了两个重要的销售渠道。而王某的行为被业内知道后,又遭到其他公司的抵制,生意更是一落千丈。

科创“出题” 金融“答题”

1997.08——2000.02,韶关卫生学校校长(正处级)、党委副书记(其间:1996.09—1999.07参加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,1999.03—1999.07参加广东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);

浙江计划至2027年选树100名科学企业家 以人才促发展

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。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提出以来,网络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其他新动能产业,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,2022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,总量稳居世界第二,占GDP比重提升至41.5%。近年来,我国数字经济法律规范与鼓励政策不断出台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基本完善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,成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平台经济快速发展,广泛覆盖至社交、零售、金融、教育、医疗、出行等众多领域,有效提升生产与匹配效率。即时零售、直播电商、社交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涌现,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新电商规模持续扩大,成为助力消费升级、扩大就业容量的重要力量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